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8月2日下午,“高质量发展调研行”采访团走进湖北黄石,首站来到黄石国家矿山公园。
“矿冶大峡谷”为黄石国家矿山公园核心景观,形如一只硕大的倒葫芦,坑口面积达108万平方米,被誉为“亚洲第一天坑”。
采访团成员站在观景台,看不到天坑底部,天坑内壁岩石裸露,坑口已被绿植包裹。
黄石国家矿山公园是中国首座国家矿山公园,前身是湖北大冶铁矿。从三国吴王孙权于公元226年开采冶炼、制造刀剑起,迄今已有1797年的开采历史。
黄石国家矿山公园管理处主任阎红勇介绍,从1890年到21世纪初,大冶铁矿共开采出铁矿石1.4亿多吨。每采出一吨铁矿石,要排除3吨废石。采出1.4亿吨铁矿石,所排弃的废石则多达4亿多吨。日积月累,铁山的废石场自西向东延绵十余公里,堆积高达几十米。矿区占地面积11.06平方公里,排放废石占地面积则多达400万平方米。
大面积的开采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隐患,矿山人积极寻求转型之路。40多年来,这片废石场上先后栽下100多万株刺槐,形成360多万平方米的绿化复垦生态林,过去的“石海”已然变成了“绿洲”。
“过去销矿石,现在卖风景。”阎红勇说,如今的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年均吸引游客30多万人次。特别是每年槐花盛开季,香槐雪海与人山人海相映成趣,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纷纷前来观赏“石头上种树”的生态奇迹。
矿山变花园,设备变景点,矿工变导游。这几年,美化、绿化、亮化工程在黄石国家矿山公园渐次开展,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理念越发深入人心。
在修复矿山的同时,黄石市实施产业升级,着力推进绿色转型。2013年以来,黄石市关停“五小”企业1000多家,拆除98家模具钢企业236台中频炉,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。同时,对全市纳入沿江化工企业关、改、搬、转工作任务清单的16家企业进行关闭一批、改造一批、转产一批、搬迁一批,推动了绿色发展、产业转型升级。如今,经过点点滴滴的转向、整改、蓄势、发力,黄石逐渐从一座“矿冶之城”转型为“生态园林城”。(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夏中华 彭磊 余宽宏 通讯员 赵德龙 戴鼎)